教師到底該如何備課
備課,對于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來說,準備起來自然爐火純青。但對于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,有的時候就顯得有些吃力。其實,備課既可以是一門科學,也可以宛如藝術創(chuàng)作般精妙,這些要點您都了解嗎?
1、教學目的的決定性
教學是有計劃、有目的的活動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(xiàn)確定的教學目的。要根據(jù)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所確定的教學目的,決定教什么,不教什么,以及怎樣教法。凡是與教學目的無關的或不利于實現(xiàn)教學目的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,要勇于舍棄。
講課千言、離題萬里,看起來很熱鬧而卻達不到教學目的的情況,往往和教師備課的指導思想偏差有關,這是備課伊始就該有意識避免的。
2、備課的發(fā)展性
在教師的一生教學中,備課的發(fā)展是絕對的。一次授課完成之后,備課暫時處于相對的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下一次教師再講授同一內容時,這一教案就不能原封不動的拿起來再用,而必須根據(jù)知識的發(fā)展、教法的改革、教育對象的變化情況,對教案進行調整、修改、補充。一次完成的教案不是永恒的、永遠適用的。它必須在知識的發(fā)展中、教法改革中、學生變化中發(fā)展變化。
3、教材內容的規(guī)定性
教學要達到教學目的,完成教學任務,主要是通過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來實現(xiàn)。因此,教師在教學中所教的內容,要以教材的內容為中心,圍繞如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來準備教學內容。在實際教學中,是允許對教材所規(guī)定的內容做適當?shù)恼{整和充實。
建議老師在備課過程,參閱有關的參考書刊,吸收一些現(xiàn)代科學知識。但一切補充和充實,都要以教材所規(guī)定的內容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,其它各種材料都應作為輔助材料,不能喧賓奪主,舍本逐末。
4、教學活動的教育性
任何教學活動,都永遠具有教育性。教學不是單純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,而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因此,備課不僅要考慮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,還要考慮如何讓學生同時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,激發(fā)其學習興趣、學習熱情,發(fā)展學生智力,養(yǎng)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和性格作風。
教師在備課中,只有明確樹立全面發(fā)展的觀點,才能在教學中,自覺做到既教書又育人,使學生得到全面發(fā)展。
5、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
教師備課中明確教學目的,掌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,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。因此備課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,考慮學生特點和接受能力。研究如何創(chuàng)造條件,使一些難點、重 點的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,使學生聽懂、學會。有些教師的科學學識淵博,但教學效果不佳,究其原因,常和這些教師備課中缺乏這一觀點有關。
6、備課的反復性
其反復的程序是,教師初次接觸教材形成粗略腦案;其后依據(jù)新知識特點和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實際情況,經綜合分析形成書面教案;再后經想象課堂試講復案,再次形成比較成熟的腦案;zui后到課堂上轉化為語言表述教案。
備課反復性主要作用是完善內化教案,并為向外化教案的轉化做好充分的準備。內化教案的質量取決于想象課堂試講的復案。教者應閉目想象走進課堂面對學生進行實際課堂教學:對實際課堂教學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包括導言、教學語言、教學方法的選擇、教學原則的運用、重 點的突出、難點的解決、演示實驗、乃至板書、板畫、教態(tài)等,即對整個課堂教學結構,做一番精雕細琢的巧安排。這一心理活動過程實質是實際課堂教學的內化操練。它必然伴隨著對前幾次備課的調整、修改、補充、從而達到深化教案的目的。教師如能認真地對待這一備課的反復過程,就能較快地增強課堂教學能力。
7、備課的銜接性
備課要瞻前顧后,既要考慮到與已學過的知識的銜接,又要考慮到為講好下一個新知識做準備。這也是為什么zui好避免一直使用舊教案去上課,建議老師們經常優(yōu)化備課過程、更新教學課件的原因所在。
8、教學方法的適應性
教學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,完成教學任務。備課中擬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,必須充分考慮能否適應本節(jié)課教學內容的需要,能否適于學生的水平,能否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,達到教學目的。一切不適應當前教學條件和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,都可能淪為形式主義,與預期的教學目的相差甚遠。